真編制or“偽編制”?
都說宇宙的盡頭是編制,這話求職者知道,高校也知道……于是逐漸地,部分高校和求職者們玩起了“文字游戲”。
有的人看了招聘信息,以為“XX編”就是有編制,入職以后卻發現,與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甚至還有教職人員為此還要支付賠償給高校!
來源:大律師網
那么,什么是“真編制”,什么是“偽編制”呢?都為你整理好了,一起來看↓
· 壹 ·
高校常見的編制類型有哪些?
01.行政編
列入行政編制的機關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級的國家機關及其所屬機構。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人民政協和人民團體的各級機關和所屬機構,在中國也由行政經費維持,屬準行政編制單位。
有些人以為,行政編指的是公務員和選調生,注意!雖然是高校是事業單位,但是高校也是存在行政編的。
原因:中國大學在等級劃分上,可以按照行政等級進行劃分,包括副部級院校、廳局級院校、副廳局級院校、及民辦高校。比方說211/985的“一把手”基本上都是副部級,直接歸國家教育部管,省教育廳無管轄權;公立高校的校長都有相應的行政級別,而私立或民辦高校則無。
02.事業編
事業編全稱為事業編制,有管理崗事業編,教師事業編,工勤崗事業編和一些其他事業編,事業單位人員編制一般為非公務員序列的事業編制,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此外,還有部分事業單位的經費,采取自收自支,差額補貼等辦法。
簡單來說,事業編是事業單位有的,公辦學校的教學崗如果說提供教師編制,其實也是提供事業編制。但事業編有限,空出來一個才能有下一個,所以現在很多高校都是聘任制。一般認為,在所有的事業編里面,管理崗事業編最好的。
作者有話說
有些人認為——除了行政編、事業編,其他的編制不管叫啥名,都是“臨時工”?其實這樣說比較片面,崗位并沒有絕對的穩定,即便是正編,也不能保證日后不會改制。更何況其他編制中,也有和正編適用同一套待遇的,求職英才可以優先考慮!
下面為大家集中解釋一下,一些高校招聘信息中,常見的“XX編/XX制”是什么意思?還有一些人才經常會問的易混詞,這里也整理了一些。(請注意!以下分類并不相互獨立,而是不同層面、地區、單位的說法不同。)
03.員額制
員額編制屬于政府相關主管部門統籌規劃下進行統一招聘,機構編制部門負責核定,為當地直屬或下屬單位部門的工作人員,其工資福利、裝備配置、教育培訓以及日常管理等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被聘用人員與具體用人單位直接簽訂聘用合同。
員額制的最大特點:在編,但屬于體制外。
相關待遇與事業編制人員相同,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員額對應人員,實行總量控制,根據合同期限內考核決定是否續聘。
04.聘用制/聘任制
(1)有些朋友一看到招聘信息里有“聘任”和“聘用”的字眼,就以為是沒有編制的意思,其實不然!
△某高校招聘信息,無編制崗位
△湖北工程學院招聘信息,有事業編崗位
通過以上招聘信息,我們發現,有編和無編的區別在于“備案”和“聘用”是否二者同時存在,有這樣的字眼,考進去就是有正式事業編制(只存在一個都不對嗷?。?。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后面跟了“簽合同”的字眼,也是有編制的崗位。
有些朋友看見“合同”又慌了!
要知道公務員最終的錄用,也要簽“合同”。但是這個合同相當于和單位簽訂、和編制系統簽訂,并不是我們以為的勞動合同、勞務合同。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聘任制是可以解除的“鐵飯碗”。一般針對高學歷人才或某項技術的高端人才,給予其一定期限內的“編制”身份。在職期間也是相當于(劃重點)有正式編制的,合同到期后,單位可以解除“編制”關系,也可以續約(每個單位規定不同)。
05.備案編/制(控制備案制/控制總量備案管理)
備案編/制的形式是近幾年才有的。根據2017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實施方案》規定,高校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保留事業單位屬性,取消編制,實行同工同酬。也就是說,備案制人員的招聘方式和待遇等,與原事業編人員是完全相同的。
但是,和正式的事業編制的員工不一樣,備案制是一種浮動的“偽”編制。
以高校為例,作為備案制教職人員,有評聘職稱的機會,在有空編的情況下才有入正式編制的機會。編制身份并不具體到個人,而隸屬于單位,當你人在單位時,就掛上編制,但是一旦辭職或辭退,單位會收回編制,留給下一個人用。
06.實名編
傳統意義上的“編制”,以編定崗,管理到人。使用實名編制人員必須辦理手續,這樣人事部門才能辦理增加人員計劃和核定工資財政部門,按實有在編人員撥付工資和經費。
07.非實名控制數
非實名只管數量,不明確到人,也不會辦理編制。定編定崗,不定人。
在高校中,非實名控制數,一般是聘用教師控制數。簽訂聘用合同,錄用后暫不辦理入編手續,待遇上享受有編員工同等待遇,如有職位調動,只限本縣內,跨縣需要參加招聘考試。
有空編時直接從控制數補充,再辦理入編手續。
08.合同制
指用人單位根據國務院國發(1986)77號文件和國務院令第99號的規定,通過簽訂有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和以完成一項工作為期限勞動合同所使用的職工。包括實行全員勞動合同制單位的全部職工。簡單來說:通過簽訂合同招收的短期性用工。
在高校中,合同制和聘任制的區別不是很大,都是簽聘任合同,而且一般的學校都會做到同崗同酬同福利。那么,二者區別在于哪里呢?聘任制是任期內雖然無編,但享受有編待遇;而政府部門的福利,非編員工是無法享受的,從這個角度看,合同制<聘任制。
09.預聘制
「預聘」下一個階段是「長聘」,通俗解釋,預聘制相當于“試用期”,這個階段一般是3~5年。
但“試用期”過了,到了長聘階段,也不代表就一定有編制了。
預聘制是目前高校招聘的最常見的形式,一些高校還會打出“特聘”“專聘”“校聘”等頭銜吸引人才。
△參考資料來源:某高?!额A聘制人員管理暫行辦法》
如果招聘信息還是看不懂,了解高校的招聘崗位是否提供編制,最好的辦法就是——“打電話直接問招聘單位人事處,咨詢人事政策”。
· 貳 ·
進高校,選編制、還是選待遇?
如果能萬全,自然兩者都選。但是甘蔗,卻很少有兩頭甜的。
有編制的高校多在邊遠地區,但是如果單單為了編制,就選擇這樣經濟不發達的地區發展,且不說生活習慣上,能不能適應,光是科研發展和子女教育,是否跟得上呢?
而一些沒有編制的沿海經濟大省的高校們,比如江浙一帶,安家費、人才補貼、年薪都能給到大幾十萬,甚至百萬!如果都是“非升即走”,朝錢看,未必不失為好選擇。
說起來,還有一些雙一流高校,因為學校名氣大、生源廣,不缺人才往里擠。
所以,他們給“青椒們”的待遇,編制編制也沒有,錢錢也沒有。如果只是為了就業,真的不推薦去扎堆名?!?/span>
但也有特別幸運的,去了不錯的公辦高校拿到了編制,歸根結底是自身條件過硬。
沒有絕對穩定的選擇,最穩的,是實力傍身。市場對于碩博人才的需求依舊很大,但是因為人才很多,又參差不齊,才有了“找不到好工作”的錯覺。只要自己是人才,到哪里都是吃香的。如果你是南方的金石和東方的竹箭,何必堅持一路向北呢~
